成年人:按体重计算,每日需摄入 1.0-1.2克/公斤,优质蛋白应占30%-50%。
例如,60公斤的成年人约需60-72克蛋白质。
儿童青少年:小学生约40克/天,14-18岁需50-60克/天。
老年人:需更多蛋白质维持肌肉和骨骼健康,建议每天72克(男性)或62克(女性)
成年人:按体重计算,每日需摄入 1.0-1.2克/公斤,优质蛋白应占30%-50%。
例如,60公斤的成年人约需60-72克蛋白质。
儿童青少年:小学生约40克/天,14-18岁需50-60克/天。
老年人:需更多蛋白质维持肌肉和骨骼健康,建议每天72克(男性)或62克(女性)
生命基石:蛋白质是细胞、肌肉、免疫抗体的原料,缺乏会导致免疫力下降、疲劳、脱发。
健康卫士:维持消化酶活性、激素分泌、伤口修复,还能延缓衰老。
体重管理:吃不够蛋白质会触发饥饿感,反而容易食发胖。
植物蛋白是替代蛋白的主力军,如大豆蛋白、豌豆蛋白等。
优点:环保低碳,减少温室气体排放;富含膳食纤维,有助于肠道健康;
缺点:氨基酸组成不如动物蛋白完整,需搭配食用;口感和风味较难完全模拟真肉。
按照来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:
植物蛋白:
· 包括豆类、谷类、薯类等植物性食品中提取的蛋白质。
· 具有安全性高、易于消化吸收的特点,对环境和动物福利的负面影响较小。
昆虫蛋白:
· 从昆虫的卵、幼虫、成虫、蛹等阶段提取的蛋白质。
· 营养丰富,肉质纤维少,易于吸收,但大规模生产技术尚未成熟。
微生物蛋白:
· 通过精确发酵技术生产的蛋白,依赖于基因编辑和生物技术创造定制的微生物。
. 生产速度快,原料来源广泛,但消费者接受度是一个挑战。
细胞蛋白:
· 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生产食品,如通过培养动物细胞生产类似肉类的食品。
· 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,降低环境影响,但目前仍处于实验室阶段。
这些替代蛋白各有优势和局限,共同推动了食品科技的发展,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。
细菌蛋白
• 工业酶:如嗜热菌的Taq DNA聚合酶(PCR用)。
• 毒素:如破伤风毒素、霍乱毒素。
• 单细胞蛋白(SCP):如甲烷氧化菌蛋白(用于动物饲料)。
真菌蛋白
• 食用蛋白:如酵母蛋白(营养添加剂)、镰刀菌生产的菌丝蛋白(FuNext、Quorn)。
• 工业酶:如黑曲霉生产的柠檬酸合成酶、木霉的纤维素酶。
微藻蛋白
• 光合蛋白:如螺旋藻的藻蓝蛋白(抗氧化剂)。
• 储能蛋白:如小球藻的蛋白质含量高达50-60%(用于保健品)。
是指通过微生物发酵过程生产的蛋白质,作为替代蛋白的一种重要形式,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关注与快速发展。它利用真菌、微藻、细菌等微生物作为生产主体,通过发酵等生物技术手段,将葡萄糖、淀粉、农业废料、二氧化碳等低成本原料转化为高价值的蛋白质产品。